晨光穿透薄雾,洒在甘肃省高台县城关镇的街巷。在这里,一场跨越年龄与身份的爱与温度双向奔赴,正以“暖心行动”为纽带,在特殊群体与城市守护者之间温情上演。从高龄、孤寡老人颤抖的双手,到留守儿童明亮的眼眸,再到残障人士舒展的笑颜,这座城镇用民生服务的温度,丈量着幸福的刻度。
志愿者正在为老人打扫卫生(张立洵 摄)
在东苑社区,90岁的高龄老人白来义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到社区配餐点就餐的时刻。“年纪大了,做饭不方便,现在社区为我们80岁以上老人免费配餐,每天都能准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,真是太贴心了。”白爷爷感激地说道。这得益于城关镇创新推行的“智慧+铁脚板”关爱救助模式,依托智慧社区平台,全镇5万户居民已纳入精准监测的“关爱网络”,一旦发现居民存在生活困难,网格员将第一时间上门提供帮助。
展开剩余73%志愿服务队深入老人家中服务(张立洵 摄)
每月月初,由镇、社区干部及志愿者组成的“红色暖流”志愿服务队都会准时出动。在一次服务中,88岁的林爷爷攥着医生的手,仔细聆听血压医嘱;镇干部小张踩着梯子清理屋顶积灰,汗水湿透衣衫仍不停歇;志愿者小陈耐心规整院落杂物,还不忘安抚老人:“您歇着,这活儿我们来!”义剪现场,剪刀声与欢笑声交织,陈爷爷对着镜子整理新发型,笑着说:“这下见老战友,精神头绝不输他们!”厨房中,志愿者与老人们边包饺子边唠家常,周奶奶把第一只饺子递到志愿者嘴边:“现在日子好了,吃喝不愁,身子骨也硬朗,就是一个人吃饭没滋味。你们隔三岔五来陪我,心里就有了着落。”热气腾腾的饺子氤氲着温情,老人眼角的笑纹里盛满了暖意。
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卫生整治(张立洵 摄)
人民东路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,特困供养人员杨玉萍因腰椎骨折住院。此后,社区网格员多次前往医院探望,在她出院后,更是坚持每天上门看望,帮忙做饭、照顾起居,并及时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。这样温暖的故事,在城关镇不断上演。
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卫生整治(张立洵 摄)
自“暖心行动”开展以来,全镇已开展“社区来摆摊,服务零距离”等便民服务进楼院26场次,组织“关爱进家门”帮扶活动13场次,开展义诊义剪义修等小微志愿服务42场次,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18场次。同时,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“助老纾困”、环境卫生整治等主题大志愿服务活动4场次,累计服务群众近万人次,让民生温度可感可触。
志愿服务队深入老人家中服务(张立洵 摄)
除物质帮扶外,城关镇还注重精神关怀,精心筹备丰富的文化活动。新建南村社区每月为70岁以上老人举办专属生日会。
在医院西路社区,肢体二级残疾的马莉曾因家中老旧线路存在安全隐患,每晚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。社区残协专职委员侯延祥得知情况后,化身“光明使者”,连续一周奔走协调,最终筹措到2000余元专项资金。
“爱心妈妈”王女士结对的留守儿童小雨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。王女士不仅定期送来崭新的学习用品,还常带小雨去公园玩耍、去图书馆阅读。
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剪头发(张立洵 摄)
数据里藏着民生温度:543.76万元低保金暖了921户餐桌,22份“一人一策”成了特困者的“生活拐杖”,43.83万元救助金让127个家庭重燃希望。5年爱心托管班装满童声笑语,28名困境儿童在“爱心妈妈”的怀抱里,终于敢把童话书翻得哗啦响……这些跃动的数据背后,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民生温度。
所谓“暖心行动”,温暖的不只是居民群众的心,更是将志愿者的热忱、社区的温情、城市的善意编织成了双向奔赴的暖流。(张立洵)
发布于:北京市信钰证券-论坛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排名-配资炒股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