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汉五虎大将中,关羽的战功最为显赫,堪称无人能及:他曾温酒斩华雄,一刀断敌将颜良,斩杀文丑,更以过五关斩六将名震天下,擒拿于禁,斩杀庞德。在他的青龙偃月刀下,至少有十位高级将领倒下,战绩辉煌无比。相比之下,张飞和马超斩杀的大将数量则显得稍逊一筹,不够震撼人心。
黄忠凭借在大汉征西将军夏侯渊一战中的出色表现一举成名,随后受封关内侯,与关羽并肩而立。而赵云这位常胜将军,则在当阳和长坂坡的突围战中,凭借一日之内“枪刺剑砍”,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人,令世人惊叹。若将蜀汉四虎将的战绩加起来,也难以超越赵云的斩将数量。
然而,赵云在长坂坡斩杀的五十余员曹营名将中,留下名字的却只有寥寥几位:曹仁部将淳于导,曹操随身护卫夏侯恩,曹洪部将晏明,以及夏侯惇部将钟晋钟绅等。至于袁绍麾下的马延、张顗、焦触、张南等人,他们是否被击败或被迫撤退,史料并无详细记载,可能是因为他们军阶较低,声望不高,故未被详细提及。
展开剩余80%此时便产生了疑问:这些被赵云长枪和青釭剑所斩杀的“曹营名将”,究竟有没有名气?他们真的是将军级别的将领吗?正史中,我们都知道号称曹营两大悍将之一的典韦,死时也只是都尉或校尉,尚未晋升为正式将军。他既非四方将军、四征将军等重号将军,也不是荡寇将军、折冲将军这类杂号将军,甚至连偏将军、裨将军、中郎将等小将军头衔都未曾拥有。那么,被赵云斩杀的“曹将”,是否只不过是一些基层连长或排长呢?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赵云枪下最著名的三位名将,分别是袁绍的盟友兼部将、先登死士的统帅麹义,跟张郃一同投降曹操的偏将军、东莱侯高览,还有东吴的左大司马、右军师、当阳侯朱然。赵云在当阳大放异彩,然而朱然却被封为当阳县侯,这样的情节放在现实史料面前,显得难以讲理。
事实上,三国史料与小说相比,类似不合逻辑的情况不在少数。比如袁绍若知道“赵云枪挑麹义”,定会哭笑不得:麹义被赵云击杀,那我杀的岂非是麹义的替身?演义中赵云轻松刺杀麹义,但实际上麹义极其厉害,连公孙瓒这个白马将军都曾被他打得大败。
据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和《汉末英雄记》记载,公孙瓒当时主力步兵二万余人,排成大方阵,左右各有五千骑兵,中坚力量是数十人的白马义从。麹义半作为袁绍盟友,率八百精兵先登,配以千张强弩,兵法熟练,擅长羌族战法,兵皆勇猛。纵观古代战史,步兵克制骑兵的战术虽非罕见,但麹义依靠强弩劲弓,在公孙瓒骑兵冲锋之际,伏盾静待,随即齐射如雷,射杀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,令公孙瓒军队溃败逃散。
公孙瓒两万步兵加一万骑兵,最终竟被麹义八百步兵追击破坏,失去大本营,颜面扫地。公孙瓒败于麹义,不是无能,而是麹义战斗力惊人。《后汉书》中也明确记载麹义在凉州多年,熟悉羌族战法,兵勇如虎。公孙瓒曾在北疆以“白马义从”闻名,连乌桓鲜卑都闻风丧胆。
麹义虽是袁绍部将,但最终被骄纵的他所杀,袁绍自知其功劳却无视其威胁,将其处死。《后汉书》对此有明确记载,而曹操、孙权也都知道此事。但高览的死因至今成谜,袁绍不知道,高览投降曹操后更无踪迹,史书未见记载。演义中赵云刺杀高览的桥段显然不符事实,高览与颜良、文丑、张郃并称河北四柱,武力不逊于许褚张郃,赵云想轻松击败更难,何况击杀?
对高览下落的追寻成了千古谜团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战火纷飞,史料难以完整保存,连关羽、张飞、黄忠、赵云的生卒年份都多有争议,何况高览失踪之谜?既然袁绍、曹操、孙权刘备都无法解答,我们也无从深究。
“倒在赵云枪下”的三员大将中,史料最详实的是东吴的朱然。朱然墓葬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“名片”,这位武将活到了孙权赤乌十二年(公元249年)三月,而赵云早在刘禅建兴七年(公元229年)便已去世,足足比赵云多活了二十年。朱然身材不高,大约一米六左右,与身为牙门将军、拥有高超武艺的赵云若真交战,恐怕难以坚持太久。
朱然官职比赵云显赫许多。黄龙元年受拜车骑将军、右护军,领兖州牧;嘉禾三年与全琮共同为左右督;赤乌九年拜为左大司马、右军师。陆逊去世后,朱然成为吴国仅存的功臣名将,地位极高。
综上,关于“被赵云刺杀”的三员大将,首先以史料为准,麹义和高览武功均非凡人,赵云是否能胜出存疑;其次,赵云当时身份与兵力,是否有资格与他们交战也难以断言。最后那个历史谜团,则是高览在投降曹操后神秘消失的缘由,无人知晓,成为了三国时代未解的谜题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-论坛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排名-配资炒股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